“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 B.甲午中日战争后 | C.维新变法后 | D.辛亥革命后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
B.纺织业和面粉业 |
C.造纸业和化工业 |
D.冶金业和面粉业 |
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
B.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
D.难以独立发展 |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 )
A.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 |
B.在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下,全面萎缩 |
C.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
D.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