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受命指挥清军战船三百多艘,将领士卒三万多人从铜山港出发,乘南风之势进军澎湖、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 D.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职业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 B.唐代关中地区 |
C.宋代太湖地区 | D.明代苏杭地区 |
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 | 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
C.为最高监察机构 | 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