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向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 |
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
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C.1955年亚非会议 |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
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下列选项中,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
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
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
阅读表3可知()
表3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度 |
台湾向大陆出口 |
大陆向台湾出口 |
台湾的顺差 |
1987 |
1226.53 |
288.94 |
937.59 |
1988 |
2242.22 |
478.69 |
1763.53 |
1989 |
2896.49 |
586.90 |
2309.59 |
1990 |
3278.25 |
765.36 |
2512.89 |
1991 |
4667.15 |
1125.85 |
3541.30 |
1992 |
6287.93 |
1118.97 |
5168.96 |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