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善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形成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利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英国内战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两广总督陶模在广东境内的广海、宝璧、龙骧、江大、江巩、江固7舰置设无线电台,开启船舶局之建设……“专为江防通信之用”。同时在广州、威远、马口、前山、军署5地置设无线电台,从而又开启陆地局之建设……“专为传递军政消息,民间不能享用”。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于直境海圻、海容、海筹、海琛4舰置设无线电台,仍军用。同时又在南苑、保定、天津3地置设无线电台,亦军用。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吴淞口建设无线电台,为海军军舰通信之用,“是为我国海岸电台设立之始”。至此,近代中国无线电报建设已全面开启。在此前后,清政府又于崇明、上海、北京等地增设陆地局,用于公共通信。清末10年中国已建船舶局、陆地局各11处,另建有海岸局1处,主要分布在粤、沪、津、京等部分沿海省份以及首都地区。
材料二民国后,船舶局、陆地局与海岸局皆陆续获得添增。至1925年,船舶局已有应瑞、肇和、通济等52处,其中有清凌局用于气象,另有华甲、华乙、华丙、华丁、海天5局做商用。陆地局增达90余处,其中已有哈尔滨、张家口、北京、武昌、汕头等26处用于公共通信。……民国北京政府因应船舶间通信之需,增广州、青岛、营口等海岸局12处,仅葫芦岛、上海高昌庙2处为军用,余10处皆为民用。12处海岸局部办有三属:隶交通部有北京、天津、张家口等18局;隶陆军部有南苑、保定、天津3局;隶海军部有上海高昌庙、厦门等40局。省办主要有四属:隶东三省有哈尔滨、东江、营口等70余处;隶广东有广州、威远、广海等12处;隶云南有昆明2台;隶江苏有南京、南通2台。除船舶局外,陆地局和海岸局大抵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奉吉黑、直隶、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省,西南西北边疆的云南、新疆、蒙古等省,以及中部的湖北、河南等省。而湖北、河南各仅1处,余则全在沿海及沿边省份。
——根据夏维奇《“缓慢”抑或“迅速”——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电报发展》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无线电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与清末相比较无线电报业发展呈现出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的地步。雍正“以义正之”,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个“抄家皇帝”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官怒”。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
——江天一《“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
材料二 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七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五十五条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六条枢密顾问依枢密院官制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
第一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九条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五条对有关议员资格的争议,由两院自行裁决。但撤销议员资格,必须有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的决议。
第六十五条内阁按照法律规定由其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分国务大臣组织之。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1946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宪法对日本的影响。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统治者在同治年间(1862—1874年)的所谓“武功”、“文治”。这一时期中国文士集团“文以载道,六经皆载道之文也。故言文者,必权与于经”,由于传统的价值标准的影响,忠君的士大夫在任何特定时期都不得不满足于清帝所给的回旋余地。经世派中人物,凡是不能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治世”的新需要的,或是在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治世”的新需要中反应迟缓的,往往被罢官以去,不再叙用,或者是屡罢屡用,沉浮宦海。因此,官场中的领导者们奉行中庸之道,对内妥协,对外防守。
——摘编自郭文菁《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
材料二 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秋老虎”最后的炎热一般。尽管如此,同治中兴却标志了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治年间“武功”、“文治”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同治中兴”的进步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