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于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主要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毛病”。(6分)
(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经济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这一“愿望”的实现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
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
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三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请回答:
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3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使我们能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俄国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塞奇·维特伯爵致沙皇的信》
材料二日本政府派出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三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明宗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中国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8分)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举措体现出日本近代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6分)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加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赖以治国的威权模式面临挑战,这一挑战促使新加坡政治民主进程得到较大幅度的推进。人民行动党在选择回应政治民主化挑战的路径时呈现出明显的自然性与主动性特征,即人民行动党主动地、自觉地主导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全操纵在人民行动党手中,但要完成政治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孙景峰《世界民主浪潮下的新加坡威权体制》
材料二新加坡是一个建国以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的国家。李光耀一直以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小国,不能出现多党纷争政治,否则将难以生存这样的话来警告国人。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编自蔡定剑《向新加坡学什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现状。
(2)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新加坡独立后运作的是威权体制,结合材料一、二评价这种体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美国率先表示支持。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从1994年4月到1996年,东欧一些国家相继向欧盟递交了入盟申请。
材料2: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材料3: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将各个分立的国民经济结合成为更大范围的经济区”,欧盟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国际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请回答:
(1)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并说明美国为什么率先支持欧洲煤钢联营成立?(4分)
(2)材料2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一体化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