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大年初一的早晨,妈妈笑着问我:“贞贞,新年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我调皮地对她笑一笑,依偎在她的怀里,说:“我要的东西只是三粒淘气的小小的树种子……”
“种子?你想把它们种在哪里?”妈妈疑惑地说。
“我会把第一粒种子种在那遥远的澳门。我要把它种在澳门最高的山坡上。在雨露的滋润下,种子抽出新芽,每一片叶子都是我的眼睛:我要看看风景幽雅的妈祖阁;看看凌空飞架的澳菡大桥;看看新崛起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看看水光潋滟、波光粼粼的珠海;更要看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自豪地升起……总之,祖国的美景尽收眼底。”
“恩!那第二粒呢?”
“第二粒种子嘛,我要让它扎根在长城脚下。在那一块块经风雨侵蚀的长城砖旁,种子会很快长成一棵小树苗。它小小的身影看上去并不起眼,可它会在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到达长城的时候,招来风姑姑、彩云婆婆一起向游客们问好。瞧!它还会用小手掌般的叶片热烈地鼓掌呢!”
“最后一粒种子呢?”妈妈紧接着问:“你打算种哪儿?”
“最后一粒种子,当然要种在我家门前罗!”我向妈妈扮了一个鬼脸说:“我要让它为我的家园增添一抹绿色。当清晨的小鸟儿向我问好时,我会仔细地为种子浇水、施肥,让它和我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每当我看见它迎风摇曳的枝条,就会把不开心的事全部忘记。”
我停下来 喝了一口放在茶几上的凉白开水 说 妈妈 这就是我春天的愿望 你能和我一起去实现吗 好 好 妈妈乐呵呵地答应 “那我们快去买种子吧!”我拉着妈妈的手奔出家门,在我眼前仿佛呈现了祖国万里山河到处涌动着盎然的春意……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纳闷( ) 滋养( )
抄写一句比喻句,它把 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愿望是拥有三粒种子。其中,第一粒种在____________,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 。第二粒种在__________,是希望____________。第三粒种在 ____________ ,是希望_____________ 。
最后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引文的省略。 |
B.列举的省略。 |
C.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
D.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
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下面有三个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作为本文的题目最恰当?为什么?
①我的愿望
②三粒种子
③春天
我读我做。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说去送送新娘,其实不是想送新娘给 ,而是想送新娘,更想送巫婆和官绅 ,从而让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
我读我做。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我从这句话中的、体会到了“料峭的春寒”。
(2)我从“、、”这三个动词体会到当时气候与环境的,以及人们 。
我能填空。(共17分,每格1分,其中3小题每格2分)
(1)一身 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节选自《燕子》)
(2)地球上的 和,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到处是。(节选自《太阳》)
(3)通过本册课文学习,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课文《》告诉我不要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课文《》告诉我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课文《》告诉我在异国他乡,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课文《和时间赛跑》告诉我:;寓言《亡羊补牢》告诉我:。
课外阅读
暖
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在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伏在不远的窗台上饶有兴致地向外张望,不时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儿开了。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穿的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双手套,两双一模一样。
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手套要戴两双才暖和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妈妈。它暖和极了。”“那为什么要两双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mǐn)了抿小嘴,认真地说:“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手套。她很敏感,从来不接受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双就好了。所以,我就买了一双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我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双手套,翠丝就能欣然戴它们了。”孩子清澈的双眼像阳光下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就不会生冻疮了。”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大衣一()手套一()兰花
暖和的()认真地()花儿开得()
(2)如果你不认识“疮”字,可以用()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首(),再查()画。
(3)短文许多地方把安娜的表情写得很具体,请找出两句,并用“_______”画记。
(4)安娜为什么不直接把手套送给翠丝,而是假装多带了一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月球之谜》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把细菌撒(sǎ sà)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都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娇嫩 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 钻研)结果说,月球上曾(zēng céng)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1)我要仔细分析,把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划去。
(2)我能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最先() 本事() 估算() 显露()
(3)我知道当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发现月球是个怎样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用文中的( )来概括美国宇航员所看到的景色。(1分)
(5)我发现文中有3句反问句,我想抄下一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你想解开月球哪些神秘的谜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