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 .
④实验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
(2)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 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3)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 .(写出一点即可)
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李阳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唾液使淀粉变甜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备用。
Ⅱ:取一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李阳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D中,加碘液后试管中的物质未变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阳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观察__________的消化作用。
(4)刘明同学认为李阳的实验设计不完善,应该改进:再取一支试管,编号为2号试管,进行相似的操作,其中,过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________,其余步骤不变。在过程D中,加碘液后2号试管中的物质颜色为______。
实验探究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组数 |
一组 |
二组 |
三组 |
四组 |
五组 |
六组 |
七组 |
八组 |
明亮处(只) |
2 |
3 |
3 |
1 |
3 |
2 |
1 |
2 |
阴暗处(只) |
8 |
7 |
7 |
9 |
7 |
8 |
9 |
8 |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建议挑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
(3)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是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 |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
尾脱落时的平均身长(cm) |
A组 |
4 |
7 |
26 |
0.75 |
B组 |
5 |
9 |
37 |
1.3 |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 ;B组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发育属于 .
(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 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 切除,其余条件应与 组相同(填“A”或“B”)。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 ,此实验证明了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的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实验选用黑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 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 .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验证一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是否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在锥形瓶装入糖水后,密封瓶口,通过一个弯曲的导气管与瓶身连接,收集锥形瓶里释放的气体并通入烧杯液体中,以此检验气体是否二氧化碳。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⑴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制定计划:
①取A、B两瓶糖水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在A瓶糖水中放进酵母菌,B瓶不放。设置A、B两瓶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___。
②密封两个瓶的瓶口,接好导气管。
③在两个烧杯中放进澄清的石灰水。
⑷实施计划:将两组装置放在实验室相同的温度、光照的环境中,等待20分钟。
⑸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能观察到________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