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下图一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分裂图像,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所示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
(2)在图二的______期(填图中字母)才能观察到图一所示的图像,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
(3)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 。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4)细胞处于图二中的c时期时,一个细胞中有染色单体个。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上个世纪,由于掠夺象牙者的肆意猎杀,南非大象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锐减,最少时整个南非境内只有野生大象50头左右。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直至今天,大象已近2万头;如此速度增长下去,再过10年后大象数量将比现在翻一番。
大象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象的寿命很长且食量大,一头成年非洲象每天啃食大约170公斤的植物。为吃到多汁的嫩根或树叶,大象常把整棵树推倒,连数千年树龄的稀有古木也成盘中餐,其它食草动物的口粮也都被它抢占。
以上事实证明,生物多样性和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是难以两全其美的。为保护受威胁的生态环境,今年2月,南非政府准备实施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包括有计划捕杀、给大象避孕、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等。
(1)从1995年至今,南非大象数量从50头左右增至近2万头,其主要原因是。若南非政府不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大象种群的K值将会如何变化?
(2)大象在南非虽然成灾,但在全球来说仍然属于数目稀少的珍贵动物,所以南非环境部长也说实施捕杀大象的措施有弊端。为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同时尽可能保护更多的大象,除了上面提到的措施外,你认为还应增加什么有效的措施?
(3)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或对大象实施避孕,目的是通过控制大象种群的______(数量特征),从而控制其种群密度。从南非大象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类自身也深受人口过度增长的困扰。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为此我国在的同时,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有关发酵的问题:
(1) 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过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 工业生产果酒时,为了使果酒清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_________酶。
(3) 某研究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中酒味很低,请分析发酵失败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学生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o-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q-淀粉酶量相同)。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
固定化淀粉酶 |
√ |
|
普通o-淀粉酶 |
√ |
|
淀粉溶液 |
√ |
√ |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
||
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
(2)当在 Klx光照强度条件下,甲植物的实际光合速度与乙植物最大的实际光合速度相同。
(3)甲植物在光照强度为8Klx时,5小时中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一共吸收CO2______mg,而植物从环境中实际吸收CO2的速度为 mg/h﹒单位叶面积。
(4)乙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Klx。
(5)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为12Klx、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罩内CO2的起始浓度为150mg/L。结果甲植物在第20min、CO2浓度保持在40mg/L时不再变化;乙植物在第35min、CO2浓度保持在20mg/L时不再变化。
①请据此在下面的B图中,画出该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种植物所在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的大致曲线图。
②0—20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将培养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切去,在适宜条件下作如下图实验,请回答有关生长素(IAA)的问题。
(1)由A组、B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A组和C组实验现象,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生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组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可杀死植物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5)如何证明侧芽3没有长成侧枝的原因?请用所给材料,完成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剂用品:与D组相同的植株若干、枝剪、羊毛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含较高浓度2,4—D(生长素类似物)的羊毛脂、含蒸馏水的脱脂棉、脱脂棉。
实验步骤:
①将20棵与D组相同的植株分成甲组(对照组)、乙组(实验组)两组,无害标记所有侧芽3的位置和长度。
②甲组从侧芽3以上适宜部位用枝剪剪去,断口处放;乙组的处理是 。
③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适当时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