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1月26日,民国政府外交部将巴黎和会议和宗旨电告中国代表团,训令其执行:我国将来列席大会,所抱定之普通原则如下:
一、保持与世界各国平等之地位。
二、美总统历次宣言,其关于维持公理人道,及将来国际联合诸要端,我政府以及人民久经表示赞同,即应始终一致,力与提携,以期见诸实行。
三、欧洲问题,或解决多年之纠纷,或恢复旧邦之独立,或各殖民地之分配,但求能做和平之保障,当以协商国多数意见为从违。
至于我国希望在大会提出问题,屡经该会讨论,兹可分为三项:一、关于土地之安全,二、关于主权之恢复,三、关于经济之自由。三者缺一则政治之自由与国家之独立皆属空言,即威尔逊总统所谓以政治独立与领土完全之保证,给予世界大小各国之目的亦不能达,恐世界终无宁岁也。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政府发出外交训令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中华通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
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材料四中的“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分别指什么?
材料四: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4)如将伯利克里时的雅典与当代美国的民主政治相比,就民主的性质、范围和方式而言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事奇才”、“常胜将军”之誉的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电视屏幕上的战争场景。他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马佳:《刘帅为什么拒看战争片?》《羊城晚报》2010.6.9
“我不管你是哪一个战场,我不管你是谁的国家,我不管你对谁效忠、对谁背叛,我不管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我不管你对正义或不正义怎么诠释,我可不可以说,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摘自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材料二当然,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的毛泽东,也非常清楚八路军对日作战的巨大号召力和形象感染力。平型关战斗当天,在前方只报 “数百”,具体歼敌数还不明的情况下,毛泽东就对外宣布“将敌万余击溃,击毙甚多”,其目的也即在此。受此影响,抗战开始后不久,各部队就一律采取了数字加倍上报和加倍发表战果的做法。此一策略虽然在客观上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显示了相当的宣传效力。
——杨奎松:《从阶级革命的长远眼光看问题——毛泽东超出常人之处》《作家文摘报》2010.6.22
 国共双方对于歼敌数量的统计也全然不同。比如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全解》记载为“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诚3.5万余人,起义、改编2.8万余人……华东、中原人民解放军……计有:阵亡2.5万余人,负伤9.8万余人,失踪1.1万余人。合计13.6万余人”(第四卷第362页)。国民党方面的记载是“歼匪虽达四十万……而国军牺牲三十余万”(《戡乱战史》第十五册第127页,1984年3月第1版)。两方数据一比较,解放军认为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国民党只承认三十余万人,解放军承认损失三万六个余人(不含负伤数),国民党则记载为四十万,即便把负伤者算进去,也远远达不到国民党方面的标准。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档案未能得到公开,后世治史者就只能根据以前的“宣布”来治史,加上以往两岸交流的阻塞,导致各说各的,许多战果经过数十年之后仍旧无法得到统一,这就给治史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而这些“宣布”在没有得到两岸档案的比对,又或者没有条件去证实时,“矛盾”就会在正式出版物中继续延续下去,并流传开来。
——胡博:《“复活”的军团》
材料三三大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反而成为中国内战的开端。中日战争期间不断在华北日本占领区发展游击队的中共军队,战后迅速扩张至东北。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立即占领满洲国的苏联,一方面拒绝撤军,另方面则扶持中共军队接替对东北的占领。直至民国三十五年苏军始从东北撤离,蒋中正亦派遣了最精锐的国军部队前去接收东北,内战遂于此时爆发。美国曾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国共冲突,然国共双方皆缺乏停火诚意。国民政府本应利用战后复原的机会,努力经营已残破不堪的民生经济,然而大小官员以胜利者姿态回到东部,贪腐横行,接收一时被认为“劫收”。内战使得修养生息的期望顿成泡影,高额军事开支迫使国民政府采取错误的金融政策,随后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效能愈益低落。然而致命的打击仍来自战场的失败。……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十二月七日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在情势危急的内战中,国民政府仍试图进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集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摘自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二册第189到191页
(1)材料一中,晚年的刘伯承元帅与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对国共内战有何相同看法?他(她)们是依据什么价值尺度来评价这场战争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共两党在歼敌数量的统计上有很大分歧的原因。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历史教科书在“国共内战”表述着力点的差异。如果让你来编这段教科书,你将怎样处理?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台湾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3)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4)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