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阿拉曼战役 | D.不列颠之战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 B.清朝统治被推翻 |
C.中华民国成立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
1917年俄国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出现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分别是:
A.二月革命《四月提纲》 | B.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
C.二月革命七月事件 | D.十月革命七月事件 |
马克思主义诞生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C.马克思 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
D.马克思 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阶级密切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