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一艘轮船由①市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②市的过程中以        ( 填“顺”或“逆”)洋流为主,其中甲处附近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2)图中A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         
(3)比较B、C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乙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征。
(4)简述③市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原因。
(5)分别说明图中③、④两处地热资源丰富的不同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锋面系统与天气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作用,
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

⑴D为(高或低)压中心。
⑵C为(气旋或反气旋)。
⑶甲处东侧为吹偏风,图中A处与B
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
⑷乙处左侧为(冷锋或暖锋),丁处左侧为(冷锋或暖锋)。甲乙丙丁中,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指标
工业化前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均GDP($)
260~728
728~1456
1456~5460
5460~13104
13104以上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50以下
50~70
70~87
87~98
下降

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发展阶段

指标
山区
两翼
珠江三角洲
全省
人均GDP($)
1054
1249
5594
2381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72.66
80.33
96.22
92.24

注:2004年数据,根据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
材料三: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1)从人均GDP看,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
主要原因有(至少答三点)。
(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

材料三: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2007年我国玉米消费结构示意图以及2007年7月21日至2008年1月11日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

2007年7月21日至2008年1月11日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单位:元/吨)

日期
07-21
08-01
08-11
08-21
09-01
09-11
09-21
10-01
10-11
价格
1460.73
1477.34
1482.08
1489.93
1489.43
1503.77
1523.57
1517.14
1511.34
日期
10-21
11-01
11-11
11-21
12-01
12-11
12-21
01-01
01-11
价格
1511.84
1513.97
1526.12
1516.72
1527.54
1538.88
1541.27
1542.66
1543.82

(1)分析材料一,我国粮食产量最不稳定的时期是上世纪年代
(2)分析材料二,我国缺粮总量最大省级行政区是,该省级行政
区缺粮的主要原因有(至少答三点)
(3)我国玉米生产主要分布在地区和华北地区。
(4)分析材料三, 2003-2007年我国玉米生产变化有什么特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其中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

材料二: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1)材料一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填写字母)基地,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
原因是;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至少答出两点)
(2)材料一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填写字母),由该基
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
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至少答两
点)。
(3)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4)材料二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这种依赖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答三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