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
类 别 |
身高(平均) |
体重(平均) |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
70年代 |
155.5厘米 |
41.3公斤 |
99.04 |
80年代 |
158.6厘米 |
42.1公斤 |
97.37 |
90年代 |
160.6厘米 |
46.5公斤 |
90.86 |
(1)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下面提供的微博内容进行点评。要求主旨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微博】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广西师大出版社发微博让大家来说说自己死活读不下去的一本书。据近3000条读者微博、微信留言统计,前几名作品分别是:《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点评:
生活中有一些标语的确明白醒目,然而缺少了一些人文关怀,甚至有一些粗俗浅陋。请改写下面两条标语,使之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
①在山下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修改为:
②某电厂门口:“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修改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