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哪一年?
(2)中外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什么条约?哪个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最多?赔款最多的是什么条约?
(3)帝国主义发动的哪几次侵略战争侵占了北京?
(4)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请列举取得重大胜利并巩固西北边防的事例。
(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面对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状况,为了巩固清朝统治,“办了一辈子事”,请你列举他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6)洋务运动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座钢铁厂在哪里?
(7)“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的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吗?如果有,请简要说明
(8)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苦难灾祸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英国的商船漂洋过海远道而来,我大清国应该在沿海地区给予他们一处地方,以便于他们修船和存放物品。现如今,我大清国皇帝准许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皇帝及其后继者,允许其长期居住并任其立法治理。
(1)材料一表述的内容与哪一文件有关?
材料二“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美中英《开罗宣言》
(2)材料二中的“台湾、澎湖群岛”是怎样被日本窃取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迫使日本将该地“归还”中国的因素有哪些?(2分答两点)
材料三“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的讲话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用和平方式解决”港台问题的科学构想是什么?运用此构想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解决了哪些问题?
(4)今天的台湾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解决“台湾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1)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代表人物列举一人,心动不如行动,为此他们在实践上有何行动?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2)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首先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它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如何?
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3)按福泽谕吉观点,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经济——政治——思想 | B.政治——思想——经济 |
C.思想——经济——政治 | D.思想——政治——经济 |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1947年3月,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后来,这一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面对美国实行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终形成战后两极格局。从此,开始了美苏长期的争霸斗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战后和平制度"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
(2)为确立"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请说出1921--1922年召开了什么国际会议?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4)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另外,在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这场空前的科技革命,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项重大发明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给社会生产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结合科技革命,简要说出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你的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