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
| A.扩大民主权利 |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
| C.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 D.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
《新全球史》指出:“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可是到了明朝早期,科技革新的速度放缓了。”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政府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革新 |
| B.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来源 |
| C.八股取士造成科技人才配置严重失当 |
| D.中国古代传统科技观念重经验轻创新 |
唐人柳冲说:(隋)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以科举取士剥夺了士族特权 | B.王朝面临庶人僭政危机 |
| C.士族与庶族社会地位变迁 | D.秩序混乱,社会风气破坏 |
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
| C.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
| D.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
|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
|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
|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坐着在议事,各自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电视剧乙:河南府爆发洪灾,内阁的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户部、工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 | B.汉、宋 | C.秦、明 | D.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