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据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男性居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6分)“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隋唐前期的城市布局是严格按照坊市分开,坊有坊墙,严禁居民随便出入,朝开晚闭,商业网点很少,而且大部分供奉上层人士。到唐中期,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增多,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也大增,“市”的扩大势在必行,沿街设铺,商业所在地便形成城市的“闹市”区。……到宋代,城市更是彻底打破市坊限制,完全开放,市场高度繁荣。《清明上河图》即集中反映了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民坊、店铺交错杂处。
——摘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商贾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一直被视为“贱业”而为人们所鄙弃。然而,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宋人首先冲破了“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束缚,“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人们不再以经商为耻,社会各阶层纷纷经营商业,出现了“全民经商”的态势。宋代的经商群体已“不再指单一的专职商人,而且,‘全民经商’中的‘民’不再是狭义上的下层民众或被统治阶级,而是包含了相当的上层社会的人群或说统治集团的成员”。
——摘自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到唐宋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乔治•华盛顿是种植园主之子,外貌英俊,体魄健壮,20岁时继承一笔可观的财产,成为农场主。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上校衔。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与一位带有两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婚,但他没有亲生子女。随后的十五年,华盛顿经营农场。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率领这支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击败英军,取得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在他主导下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12月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主持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连任。任总统期间推行很多好的政策,有些沿用至今。华盛顿廉洁奉公,受到广泛称赞。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1796年,华盛顿发表著名的《告别辞》,呼吁全国要保持团结,珍视联邦,遵守联邦法律,服从选举结果,他告诫同胞要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华盛顿的话,对美国后来的内政外交有重大的影响。1797年3月,华盛顿向继任者和平移交权力,再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1799年12月在家中病逝,终年67岁。
(1)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并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的主要历史功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春秋末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秦汉按编户征收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赋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规定官僚也要交纳役钱,实行方田均税法,清查隐瞒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明后期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 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清雍正初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折成银两征收,正式废除人丁税。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主要税种和赋税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赋税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气候的变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对气候变化所承担的责任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欧美发达国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也有人认为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迅速增长,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运用世界近现代的史实阐述你对世界气候变化责任问题的主张,并指出当前解决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