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北伐战争的基本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A.广州 B.上海 C.天津 D.南京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谷。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展“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