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
(3)无地置土   置:____           (4)公遂止   遂: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 ,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注释】①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②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③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④卒然:即“猝然”,突然。⑤骇不存之地:指野兽被逼惊骇,到了不能容身的地方,必然竭力反扑。⑥属车:随从之车。清尘:尘,即尘土;清,尊贵之意。文中因不便直说汉武帝,故说“犯属车之清尘”。⑦“是胡越”二句:这里的意思是说,当时遇到的危险情景,犹如外患发生在身旁。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朝服衣冠

服:

  

②王之蔽甚矣

蔽:

  

③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

闻:

  

④窃以为人诚有之

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3)甲、乙两文都是委婉劝谏君王,但目的不同,请分别予以概括。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 ,见睿微弱,谓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 游宴,周一中坐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 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 ·   

②因相视流 ·   

③王导愀然变 ·   

④众皆收泪 ·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济!

(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迫感往事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范石湖 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愿 侵地   

②议定   

③至能 出袖中书   

④虏主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使 人 而虏 主 不 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译文:    

②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译文: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 ,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 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 ,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 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辜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长,南游云梦

· 鲁肃过寻阳

B.破 · 为笑

临表 · 零,不知所言

C. · 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 七百里,高万仞

D.恨丹液未 ·

自是指物作诗立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