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图的指向标是( )
河流XO段的流向为( )
A.由东南流向西北 | B.由西南流向东北 |
C.由西北流向东南 | D.由东北流向西南 |
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回答题。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是()
A.平坦的地势 | B.丰富的矿产资源 |
C.优越的地理位置 |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下列有关专业化镇“一镇一品”模式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设施,节省投资 | B.便于相互协作交流,开发新产品 |
C.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 | D.利于集中治污,改善生态环境 |
下列有关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
B.循环经济的基础是物质一次性充分利用 |
C.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日益稀少的环境资源 |
D.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方式呈线性变化 |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小题。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 B.土默川平原 |
C.呼和浩特市 | D.阴山山脉 |
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 B.年降水量增多 |
C.灌溉条件改善 | D.黄河水量减少 |
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 B.森林锐减 |
C.水土流失 | D.土壤盐渍化 |
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 B.海拔 | C.水 | D.热量 |
2009年12月3日开工建设的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线路全长859km,山西省境内正线长为710km,陕西省境内正线长为149km。全线桥隧比例约占线路全长的78%,共设车站29个,途径9个地级市,2013年底竣工。届时,大同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7小时压缩至3小时左右。据此完成题。大西高铁桥梁和隧道占线路总长度近五分之四,主要原因包括()
①沿线多低山、丘陵 ②高速铁路要求线路较平直 ③少占用耕地 ④经过山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大西高铁对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沿线地区大中小城市的地租降低
②加强与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陇海客运专线、西(安)成(都)客运专线有效衔接
③加速辽中南重工业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④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⑤大城市高速铁路的站点附近将形成卫星城市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甲国→乙国→丙国 | B.乙国→丙国→甲国 |
C.丙国→甲国→乙国 | D.丙国→乙国→甲国 |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B.该产业转移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
D.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
该产业转移对三国的影响是()
A.第三阶段乙国就业机会增多 | B.促进了甲国城市化的发展 |
C.丙国污染加重 | D.三个国家第二产业的比重都在不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