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
某校高二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1787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接下来的探讨话题。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
A.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 |
B.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
C.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
D.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 “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 B.分权制衡原则 |
C.共和制度 | D.主权在民原则 |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以下是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 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 |
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 | 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