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西欧的一个国家:“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 B.法国 | C.西班牙 | D.荷兰 |
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还是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
A.“一枝独秀”的做法 | B.“百家争鸣”的方针 |
C.“百花齐放”的方针 | D.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 |
孙中山说:“至于将来……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段话反映了
A.民族主义思想 |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 D.社会主义思想 |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②③④① | D.③②④① |
20世纪初,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
B.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转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