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到苏联。他第一次到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
|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
| 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
| C.计划经济的盛行 | 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 |
1979年1月,邓小平头像第二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
| 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
| B.邓小平结束了“文革”乱局 |
| 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 |
| 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
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八字方针”的实施 | B.文革的破坏 |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 D.自然灾害的发生 |
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这一路线被写入党章是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解放战争时期 | D.建国初期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 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A.北伐战争 | B.南昌起义 |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