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
C.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德国贵族)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进步的事业”是指
A.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 B.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
C.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 D.夺取丹麦占领的领土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戏谑为“一票共和”,时人预言它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这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
A.新兴德国势力的威胁 | B.复辟帝制势力的威胁 |
C.人民怀恋拿破仑时代 | D.共和国声誉遭到破坏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反映了
A.民主启蒙思想不断深入 | B.民主共和政体逐步完善 |
C.走向共和历程十分艰难 | D.封建势力复辟导致危机 |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如此高度评价林肯,是因为林肯政府
A.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 B.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