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
| 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后期种族主义的的理论来源之一 |
| 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
| 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
| 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生存的空间 |
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1910年发表的小说《新中国》中曾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在上海浦东”,“街头的新生事物更多……”。以下表述与材料不符的是( )
| A.作者写作的年代正处于革命前夜 |
| B.“预言”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 |
| C.“万国博览会”演变为今天的“世界博览会” |
| D.“街头的新生事物”有电话、汽车等 |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这无疑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上述材料表现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 C.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新航路开辟后,首次出现在欧洲市场上的产品可能是()
| A.亚洲的丝绸 | B.非洲的象牙 |
| C.美洲的西红柿 | D.澳洲的瓷器 |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人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A.又想创立科学理论 | 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
|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 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