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改革开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①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现了封建史家的历史局限性;④古代对天象的记载缺乏科学研究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本地位、作用提高到高于君主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下列有关中国农耕时代商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没有关系
B.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其原因之一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当时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C.唐朝仍坚持抑商政策,政府禁止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是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阶段特征,下列思想观点或事实并不顺应这一特征的是

A.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宋应星:“此书(《天工开物》)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D.明末,一官员奏:“蜀昔有沃野之称,近为王府者什有七,军屯者什二,民间者仅什一而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