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同样的烧杯,内装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水的温度/℃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某种液体的温度/℃ |
20 |
23 |
26 |
29 |
32 |
35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升温快的是 ;
(2)如果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
(3)由此可根据公式 ,推出C水 C液(填“>”“<”或“=”)
(4)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C液= .
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应 (1)在电路中,电压表应 (2)在电路中(均选填“串联”或“并联”)。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3)牛,此时的读数为 (4) 牛。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
实验序号 |
物体重力 G物(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
水 ρ水=1.0g/cm3 |
1 |
2 |
1.5 |
50 |
|
2 |
1.0 |
1.0 |
100 |
||
3 |
0.5 |
1.5 |
150 |
||
酒精 ρ酒精=0.8g/cm3 |
4 |
2 |
1.6 |
0.4 |
50 |
5 |
1.2 |
0.8 |
100 |
||
6 |
0.8 |
1.2 |
150 |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各元件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 .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明同学将电路连接完整.(连线不得交叉)
(2)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他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序号)
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B.更换小灯泡
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实验过程中,有些小组的小灯泡先由暗变亮,然后发出耀眼的光后被烧坏.为了避免灯丝烧断,请提出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
(1)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
(3)图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 ℃.
(4)图丁中电能表的读数是 kW•h.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时间 |
220 |
130 |
25 |
10 |
4 |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