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实验:各种各样的镜子
(1)小组首先回顾了几个重要的探究: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寻找蜡烛像的时候,用到物理学中 法.(控制变量/转换/等效)
(2)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
①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②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
光屏上的像 |
玻璃后的像 |
|
很近 |
无 |
缩小 |
正立 |
较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很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 (虚/实)像.
(4)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 .
某实验小组进行简单机械类探究实验。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图1中,杠杆的平衡螺母B应向调节(选填“左”或“右”);
(2)图2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C点悬挂个同样的钩码;
(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2)问中的一组数据得出结沦?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探究“动滑轮的待点”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选填“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滑轮如:A国旗杆顶部的滑轮;B电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选填“A“或“B”)。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1)图1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所测物体的重力为N;
(2)图2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3)图3中排水管U形“反水弯”是一个;
(4)图4中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曾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乙是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丙是“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1)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都有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2)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小车动能的大小”分别是由什么来显示的?
(3)下表是小明测定斜面机械效率实验的记录数据,请你完成表中①②处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斜面倾斜程度 |
木块所受重力G/N |
斜面高度h/m |
沿面拉力F/N |
斜面长L/m |
有用功W有/J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较缓 |
5 |
0.2 |
2.1 |
1 |
1 |
2.1 |
48% |
较陡 |
5 |
0.5 |
3.6 |
1 |
2.5 |
① |
69% |
最陡 |
5 |
0.7 |
4.3 |
1 |
3.5 |
4.3 |
② |
如图甲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
(1)图乙是小红同学对照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闭合开关,两电表的示数情况怎样?
(2)同组的小明检查后发现,只需改变一处导线的接法,便可以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请你在相应图中将这根导线用“×”标注出来,然后用笔划线代替导线,重新连接这根导线.
(3)正确连接电路后,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如图丙和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