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舔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
面对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甚至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援,祈愿和平”的心愿;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举行国家公祭日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2013 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要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8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做好 2013 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理解。


材料一:2014年广东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做到按市场规律运行、按优胜劣汰结果予以评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3)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的国家表示怀疑,有的对中国持戒备心理,认为中国搞霸权主义。请拟定两条宣传纲要,以打消这些国家怀疑、戒备心理。要求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每条限14个字以内。

材料一: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它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2014年11月1日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它进一步拓宽了“民告官”的法律渠道,扩大了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行政诉讼制度长期存在的“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2015年3月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材料二: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 “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材料三:“凑够一撮人就走,管它红灯绿灯。”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这折射出人们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
(2) 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为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Z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Z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Z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随着时代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动画片《熊出没》反映当代环保主题。它用熊大、熊二和伐木工光头强之间斗智斗勇故事教育了孩子,欢笑了孩子。出品者华强集团拥有强大的创意研发能力,把各地的文化特色和高科技结合起来。产品出口到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熊出没》的成功被看作是中国动漫行业崛起的信号。《熊出没》热播中引起争议,脏话、粗口问题负面效应。尽管各方对粗口判定意见不一,华强集团还是将已播出片集全部拿回重新配音整改。整改后的《熊出没》更好地传导“互助的情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这与当今时代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致的。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华强集团做法的合理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