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在桥上
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小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那位朋友走上前去问:“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有个学生约我在这儿见面,他还没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那位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他说:“这不是浪费您的宝贵时间吗?”
“不,”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照样子写词语。
点点滴滴
成语填空。
( )来( )去 自( )自(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望——( )
忽然——( )
著名——( )
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短文分析。
登山
上星期五下午,我们在老师(代 带 戴)领下来到无名山。抬头看,青山就(象 向 像)一堵绿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山的怀抱是多么宽阔啊!在山(脚 角)下,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兴致盎然,满怀激情地(朴 扑)进了山的怀抱。
全班同学精神抖擞地向上爬。一下子,同学们变成了一只只“猛虎”,渐渐地,我和几个女同学落到了后面。但我们并不(泄 泻)气,互相鼓励,终于到了半山腰。向上看,郁郁葱葱的树木(象 向 像)是给大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衣服;向下看,蜿蜒的山路伸向山(脚 角)。
同学们弓着腰,低着头,呼哧呼哧地向上攀登,好不容易到了山顶。班长把红旗插在顶峰上,我们看着红旗迎风飘扬,心里感到阵阵喜悦。纵目四望,只见碧绿的田野麦浪滚滚,明亮的小河(象 向 像)银色的(代 带 戴)子镶嵌在原野上,城市的容貌一览无余,我领略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1)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精神抖擞:
②兴致盎然:
(3)地点变化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4)用“”画出文中两处比喻句。
(5)“无限风光在险峰”在文中的含义是(对的打“√”)
①无名山的山势很陡,很险。()
②无名山山腰的风光非常迷人。()
③只有登上顶峰,才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一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望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到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房檐下的石头怎么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jiě shì ( )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房檐上的雨点打的。”“是吗?”爸爸故意jīng qí ()地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凑过来笑着说:“这叫‘滴水穿石’,咱们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是滴在这个地方,渐渐地就打成现在这样的小窝。”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听着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发。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
(2)在第2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从文中找出一个适当的词语作为文章的标题,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形容雨大的词是;“奇妙的东西”在文中是指
。
(4)用“——”在文中划出能说明“滴水穿石”这个词意思的句子。
文中最值得我牢记的一句话是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发?
阅读《纪昌学射》后回答问题。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习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依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
(2)划线句子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
(3)“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中,纪昌是这样练眼力的:
;
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到家体现在:。
(4)我认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最根本原因是:
(5)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家的邻居是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男的是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瘸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好吹倒似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多好的古井啊,它 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
(1)给文中带点的字词选恰当的解释画√。
单薄:①穿的衣服薄而少 ②身体瘦弱 ③力量薄弱
白:①清楚;明白 ②没有效果 ③无报偿 ④空白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给第3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文中的哪句话最使你受到感动?(用—在文中划出)使你感动的原因是
(5)这个片段主要写:
(6)乡亲们的什么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呢?
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了》片段中,回答问题。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江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份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xiù huā( )那样细致;有时又huībǐ( )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反语词。
呆板( ) 马马虎虎( ) 讽刺( )
(3)写一句话,用上“有时……有时……有时……”。
(4)说明这位青年的画画得十分好的句子是(在文用—划出来)。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说明
(6)下面是我读这个片段后的启发
(7)朗读第3自然段时要读出 的语气。
(8)(小练笔)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