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郑成功》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如何表现郑成功的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所谓平安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小时候在朝鲜南部一个小镇上学,当时战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小学仍在坚持上课,但一听到防空警报就不得不中断。
  记得有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作业题目:平安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答到:
  “老师,平安是在外打仗的爸爸能天天在我身边!”
  “老师,平安是晚上不做噩梦!”
  “老师,平安是每天早晨都有面包和牛奶!”
  “不对,这都不是平安的最佳答案!”老师说。
  这时有一个同学在白纸上用笔画了一幅画:巍峨的山下炊烟袅袅,小木屋前的林荫小路通向远方,白云小鸟遥相呼应……
  “老师,这应该是平安了吧?”同学举着画对老师说。
  “也不对,这应该是安静!”
  那到底什么是平安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这时,老师也从拿出一幅画:画面上,暴雨如注,狂放劲吹,大树颤栗。在树的枝桠处,有一处鸟巢,一只大鸟张着翅膀,眼睛警惕地四处张望;在她的翅膀下,是几只小鸟,她们睡得很熟,很安详……
  时隔半个世纪,潘基文对这堂课仍然记忆犹新,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希望平安能像阳光一样照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平安其实就是能像婴儿一样,拥有温暖的羽翼,无论外面如何凄风苦雨,仍在一种爱和责任的保护下。做着甜美的梦!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
中断——()安静——()
议论——()张望——()
(2)写句子。(2)
无论……仍……
(3)在文中别用“”和“﹏﹏”划出潘基文小时候上学时和长大后对平安理解的句子。
(4)你认为平安是什么?说说你对平安的理解。(5)

①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②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③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在文中划出能写出这些逃难人可怜的词语。(2)
(2)从上面找出一个描写人饿极了的成语和一个形容人极瘦的成语。(3)
(3)①②两段中其他逃难的人和年轻人对待食物有什么区别(3)
(4)年轻人的目光为什么变得灰暗了?从他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4)


某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时髦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亚联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他们坐在一张长椅上,女人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一脸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打扫垃圾。小男孩终于不能忍受女人的大声责骂,伤心地哭起来。女人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为男孩擦干眼泪,随手把纸丢在地上。老人瞅了中年女人一眼,她也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来捡起那团纸扔进一旁的垃圾桶内。
女人不停地责骂,男孩一直都没停止哭泣,过了一会儿,女人又把擦眼泪的纸扔在地上。老人再次走过来把那团纸捡走,然后回到原处继续工作。老人刚刚弯下腰准备清扫时,女人又丢下了第三团卫生纸……就这样,女人最后扔了六七团纸,老人也地捡了六七次。女人突然指着老人对小男孩说:“你都看见了吧!如果你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会跟他一样没出息,做这些既卑贱又肮脏的工作。”
老人依旧没有动怒,他平静地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个花园是亚联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女人地说道:“那是当然,我是‘亚联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上班!”边说边拿出一张名片丢在老人的身上。
老人从地上捡起名片,扔进了垃圾桶。并且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女人十分生气,正要理论时,发现有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
老人对男子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亚联集团’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1)给短文加个标题。(1)
(2)文中横线上,缺少了一些词语,请选择下列西域的序号填在文中横线上。(3)
A、不厌其烦 B、理直气壮 C、满不在乎
(3)“你都看见了吧!如果你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会跟他一样没出息,做这些既卑贱又肮脏的工作。”你怎样看待这句话?(2)


(4)从老人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亚联集团”的职务来看,这位老人可能是
(5)文中划线处,这名女子为什么生气?她准备理论,会说些什么呢?(2)


(6)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3)

课外书屋。
(1)《三国演义》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 “小霸王”是(),“常胜将军”是()。
(2)红门(一)象征什么?()A、富有B、喜事 C、革命D、没意义
(3)桑桑家视为“家宝”的东西是()?A、黑鞭B、猎枪C、装奖状的小木箱D、二胡
(4)()家曾经是麻油地最厚实的一户人家。
(5)安妮最终还是参加了音乐会。他没有为()的朗诵鼓掌。
(6)《绿山墙的安妮》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阿丰利的一所叫()的农家。农村的主人是一对孤身卡思伯特兄妹,哥哥叫(),妹妹叫玛丽 。
(7)“义释严颜”的人物是()“刮骨疗毒”的人物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是()
(8)安妮毫不犹豫地随便采了一大棒,编了个沉甸甸的大花环,套在帽子上。 不管人家对这事的后果可能有什么想法,安妮却心满意足地走着。她轻快地走在路上,骄傲地昂起她那有粉红色和黄色花朵的装饰而显得红润的小脑袋。
读片段,想一想安妮为什么心满意足。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1+1.5+2.5=8分)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用了 的说明方法,阐明、表现 ,我想用“”这句标语来提醒人们保护地球。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作者重点从善待河水、三个层面来告诫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鲁迅原名,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我觉得他是一个的人。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乐圣”是,“诗圣”是。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