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萘乙酸(NAA)是生产中常用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0~500ppm)能促进植物生根,且效果比IAA好。但NAA对不同植物促进生根的最佳浓度有较大差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NAA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探究NAA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
实验原理:NAA能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有利于插条的存活。在最适浓度下,插条容易生根,存活率也最大。
实验材料:1000ppmNAA原液加清水稀释到浓度分别为:100ppm、200ppm和300ppm的NAA溶液,茉莉花、桅子花、金钱松枝条,其它必要材料。
(1)实验步骤:
①取250ml烧杯4只,编号。1—3号分别按序加入100~300ppm的萘乙酸溶液50ml,4号加入__________作为对照。
②选长势相当的二年生植物枝条若干(长15cm左右,留顶部2~3片叶,基部的剪除),____________,每组10枝,分别将基部浸入各烧杯溶液中,时间为l小时。
③将各组枝条分别插入沙土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一个月后,观察各组生根和存活枝条数量,计算成活率。



成活数



NAA浓度ppm

(2)实验结果:3组同学分别用不同植物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植物

100
200
300
0(对照)
茉莉花
7
7
5
2
栀子花
10
10
10
10
金钱松
0
0
0
0

(3)结果分析:
从结果可知,NAA浸泡对茉莉花插条生根的促进效果较好,而另两组未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栀子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钱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不增加新实验的前提下,请在右面方格纸设计一种适宜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推算出NAA促进茉莉花插条生根的更精确的浓度值。NAA促进茉莉花插条生根的最佳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

北极熊以在环绕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狩猎为生。在北极地区主要存在如下的海洋食物链和陆地食物链:

北极熊处于该两类食物链的顶端,在海洋食物链中,主要食物为海豹,而陆地食物链中的主要食物为驯鹿。全球变暖的趋势影响着北极冰层的生态系统,同时,环境污染使北极熊的生活受到某些有害化学物质的威胁。
(1)科学家长期跟踪北极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波动情况,发现长期以来北极熊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的影响,而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熊除种群年龄结构明显表现出_______________型的特点外,其种群数量波动特征也和以往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北极熊种群的存活曲线,正常情况下,其存活曲线应如下图________所示,由于环境破坏和人为捕杀,北极熊种群存活曲线向B所示类型转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近发现一种含多溴联苯的阻燃剂随被污染的水流和北行风进入了北极,并在北极生物体内被发现,且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该物质的浓度最高。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北冰洋冰封期的缩短,导致北极熊滞留在陆地上的时间延长,则可能导致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苔藓和地衣的数量__________。

血糖平衡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1)下图表示了血糖调节的过程(图中甲、乙、丙表示结构,①、②、③表示物质),则图中甲、乙、丙所表示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给动物注射大剂量胰岛素时,动物会休克。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休克后的动物又恢复清醒。
①给动物注射了超剂量的胰岛素后发生休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下面提供的条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胰高血糖素能使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及用品:小白鼠、注射器、鼠笼、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按照下表分别进行处理、观察。请填写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实验分组
实验处理方法
预期结果
(下一步)实验处理方法
预期结果
A组(对照组)(2只)

清醒

清醒
B组(2只)

休克

未清醒
C组(2只)

清醒
D组(2只)

清醒

(3)胰岛素合成分泌不足使人患糖尿病,为治疗糖尿病,需大量胰岛素,目前为糖尿病人补充胰岛素的方法通常是注射而非口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患有甲种遗传病的占1/1600(基因为A、a)。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病为红绿色盲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性遗传病。
(2)Ⅲ-1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Ⅲ-11的直系血亲关系有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
(4)若Ⅲ-11与该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已生育一患甲病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为甲病的几率是_______。
(5)Ⅱ-5和Ⅱ-6生育一个完全健康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

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这两个时间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列举两种情况即可):
可能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条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_______(填“多”或“少”)。(4)乙图如果在A点时温度分别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丙图中表示出来。
(5)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下:

光强
照光时间
结 果
2008lx
(弱光)
0.5h
无论光照时间的长短,都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后,形成很多叶绿素
2 h
4 h
12 h
4000lx
(强光)
1 min
光照10分钟和30分钟时,恢复正常形态的程度与上述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差不多,但是不能形成叶绿素。延长光照时间后叶绿素逐渐合成
4 min
10 min
30 min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
②由此进一步推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关键因素?_________,
③据测定,花菜豆苗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____mg。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