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
A.汉代 | B.唐朝 | C.宋初 | D.元朝 |
历史老师在课堂提问《辛丑条约》内容时,某班一位学生作了如下回答
①中国向八个国家各赔款4.5亿两白银②允许列强在上海设立“使馆界”,并派兵保护③中国拆除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南京铁沿线要地④禁止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生的回答
A.只有一条是符合史实的 | B.没有一条是符合史实的 |
C.有三条是符合史实的 | D.有两条是符合史实的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
A.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 | B.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
C.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 D.顽强抗击八国联军入侵 |
坐落在天津市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纪念馆。后殿陈列当年使用的传单和神牌上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显系效法梁山好汉。这表明:
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 | 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
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 | 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 | D.鸦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