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20元和500元,汽、柴油价格迎来史无前例的“十一连跌”,而且下跌幅度创年内最大。业内人士分析,油价下滑,从经济上看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油量供应较为充足;二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原油需求疲软;三是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开采成本有所降低。汽、柴油价格持续下降将对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油价下降的原因。
(2)试分析汽、柴油价格持续下降将对国内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产生的影响。
(8分)积极参与身边的政治生活,是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前不久,他们对济南市十几家网吧开展社会调查时发现,在这些网吧中,上网者大都是大中学校的学生。他们利用网络学习的不多,而玩网络游戏、沉溺于聊天甚至利用BBS等论坛传播不良信息的却很多。对此现象形成的原因,实验学子对不同对象随机进行了采访,并归纳如下:
学生:学习枯燥不味,压力太大,我们在网络上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政府相关负责人:开网吧有效益,能增加税收,但我们精力有限,管理上不到位。
家长:主要责任在学校,网吧老板更可恶,只管收钱。
实验学子通过调查还了解到,我国已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方法》等多部法规,全国多家网站都在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国家信息产业部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开展阳光绿色网络工程,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同学们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准备以“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为题,邀请部分代表进行座谈对话。
拟定邀请参与座谈会的有网吧经营者代表、家长代表、学校代表和学生代表。你认为,还需要邀请哪些方面或部门的代表参加?并说明理由。
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把上级国家机关支持、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规定为法律义务。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很差的状况,采取多项重大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我国政府要始终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注:“给力”是网络热词,给劲、带劲的意思)。该文报道了近年来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所取得的成就,引起热烈反响。某校高二(6)班同学围绕江苏文化发展开展探究活动。
◇现状认识
同学们通过登录江苏省政府网站得知,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事业取得突出成绩,但同时,文化领域也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三俗”之风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使社会核心价值观遭到扭曲,冲击社会道德底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三俗”之风。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建言献策
文化领域出现的“三俗”之风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有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感觉文化市场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书本中宣扬的道德标准往往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现存在着矛盾;许多主旋律作品人物和事件模式化,缺少吸引力;大量的远离现代生活的宫廷片和搞笑片充斥银屏;媒体盛行“拿来主义”,开放性有余,本土化不足等等。
(2)针对上述文化问题,请你就如何“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提出你的建议。
◇身体力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要引导广大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请你结合自己平时见闻,提供一个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活动实例,并以此为例,说明我国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仍是不少中学生热议的话题。请你就他们谈论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一
在世博会的184天中,“中国文化元素”活动区全景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其中,大舞台展示各省份大型经典剧目片段,小舞台展示地方传统表演,传习区则请来一些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现场教授来宾有趣、易学的技艺。
(1)运用“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知识,请你回答上海世博会展现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何意义?(2分)
在上海世博园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各国雕塑,堪称一曲多元文化的交响乐。
(2)你怎样认识各国特色文化共处上海世博会的盛况?(4分)
话题三
世博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一些中国人的不良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装扮残疾人抢占绿色通道等等。在尴尬愤怒之余,同学们讨论如何提升国人文明素养。下面是他们提出的部分建议:政府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合理的法规、制度;在宣传教育上不能“老套路”,要想出新点子,给民众耳目一新之感;居民自身也要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请分析上述建议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4分)
N市某校高一学生的一个探究学习小组,在学习“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时,准备围绕“N市就业现状与对策”开展探究性学习。该探究学习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网上查询等形式,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N市每年大约有工作岗位1万个,但城市待业、失业人数高达5万人,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如地税局招聘公务员职位2名,应聘报名人数超过1500名,其中不乏高学历、名校毕业生;而某企业招聘勤杂工5名,竞未收到一份申请。究其原因,许多待业者认为,到企业做勤杂工,太丢面子了。
信息二:N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致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N市政府应该怎么做。(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