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碳与一氧化氮反应处理环境问题:
C(s)+2NO(g)⇌CO2(g)+N2(g)△H
(1)实验方案中有下列措施①采用加热提高反应速率②使用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③使用加压提高NO转化率④使CO2转化成干冰从体系用脱离,提高NO的转化率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2)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
(3)在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科学家得到下列实验数据:
浓度(mol/L)
时间(min) NO N2 CO2
0 0.100 0 0
10 0.058 0.021 0.021
20 0.040 0.030 0.030
30 0.040 0.030 0.030
请求出该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4)若在(3)的实验中30min时开始升温,36min时达平衡,测得NO的转化率变为50%,则该反应的△H 0(填“>”、“<”、“=”),判断的理由是 .
(5)若科学家在30min后改变了某一条件,反应进行到40min时达平衡浓度分别为C(NO)=0.032mol/L,C(N2)=0.034mol/L,C(CO2)=0.017mol/L,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判断的依据是 .
(10分)Ⅰ、在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如图所示:
①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Sn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所示,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和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电解质溶液均为CuSO4溶液,则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_______棒。
②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两池中电解质溶液均为饱和NaCl溶液:
①甲池中碳棒上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池电解一段时间后,测知溶液体积为200ml,PH=13,则阴极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______L。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气体导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 。
(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根据实验全过程推断,原混合物中还含有。
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气态化合物X与CuO均无剩余),得到如下结果:
①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21.32克,实验后为21.16克
②C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可得到H2和O2,在D中收集到的是N2。
③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4:3。问:
(1)C中收集到的液体,物质的量是mol;
(2)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用固体NaOH配制240 mL2 mol/L的 NaOH溶液,试回答:
(1)用不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250 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 mL容量瓶
G.托盘天平
(2)配制时应称取NaOH ________g .
(3)该实验操作的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A.冷却
B.称量
C.计算
D.定容
E.溶解
F.倒转摇匀
G.移液
H.再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4)不当操作可能会引起误差,分析以下操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若用2 mol/L 的NaOH溶液先润洗容量瓶,再转移溶液,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
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
③若溶液未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并立即加水至刻度线,则实验结果将。
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Fe + 8HNO3 (稀)="=" 3Fe(NO3)2 + 2NO↑ + 4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2)标准状况下,当生成2.24L NO气体时,有g Fe参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