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自来水生产的流程示意图见下:
(1)混凝剂除去悬浮物质的过程 (填写序号)
①只是物理变化 ②只是化学变化 ③是物理和化学变化
FeSO4·7H2O是常用的混凝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 沉淀。
(2)若要除去Ca2+、Mg2+可以往水中加入石灰和纯碱,试剂填加时先加 后加 ,原因是 。
(3)氯气消毒,是因为它与水反应生成了HClO,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不能直接用次氯酸为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次氯酸易分解,且毒性较大)。
Cl2+H2O HCl+HClO K=4.5×10-4
使用氯气为自来水消毒可以有效地控制次氯酸的浓度,请结合平衡常数解释原因:
。
下列物质中, 可以作为氯气的代用品(填写序号)。
① 臭氧 ②NH3(液) ③K2FeO4 ④SO2
(4)有些地区的天然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用离子交换树脂软化硬水时,先后把水通过分别装有 离子交换树脂和 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柱(填“阴”或“阳”,阳离子交换树脂为HR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为R’OH型)。
(5)测定水中的溶解氧:量取40mL水样,迅速加入MnSO4和KOH混合溶液,再加入KI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完全反应。打开塞子,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溶液,此时有碘单质生成。用0.010mol/L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碘,消耗了6.00mL Na2S2O3溶液。已知在碱性溶液中,氧气能迅速氧化Mn2+,生成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本身重新还原为Mn2+。
上述过程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Mn2++4OH-+O2=2MnO(OH)2
MnO(OH)2+2I-+4H+=I2+Mn2++3H2O I2+2S2O32- =2I-+S4O62-
则水中的溶解氧量为 mg·L-1。
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100mL 1mol/L硫酸,
①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应为mL,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填“应该”或“不应”)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并将洗涤溶液也倒入烧杯中。
②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 玻璃棒 D. 50mL容量瓶
E. 10mL量筒F. 胶头滴管 G. 50mL烧杯 H. 100m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入编号,下同)。
③定容时,若俯视液面,则所配溶液浓度(填“偏高”、 “偏低” 或“无影响”)
若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应。
A.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B.加热容量瓶使水挥发 C.重新配制
Al和Na的单质同时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中无固体残留物存在,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变化:,
。
(1)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②液态SO3;③乙醇(C2H5OH);
④熔融的KNO3;⑤BaSO4固体;⑥干冰;Cu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用序号填写)
(2)已知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H2SO4反应,产物为CuSO4、SO2、H2O,写出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25℃时0.1 mol/L的醋酸溶液pH约为3,当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增大了,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1)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已知25℃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A.固体CH3COOK | B.固体CH3COONH4 | C.气体NH3 | D.固体NaHCO3 |
(2)若的解释正确,(填甲或乙),溶液的pH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种粒子;
②其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mol,它们是和。
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在此温度下,将 pH = a的 NaOH 溶液 Va L 与 pH = b的 H2SO4溶液 Vb L 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 12,b= 2,则 Va∶Vb=;
(2)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 a+ b= 12,则 Va∶Vb=;
(3)若所得混合液的 pH = 10,且 a= 12,b= 2,则 Va∶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