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受不同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b、y均不产生色素,而表现为白颖。
(1)基因型为BbYy的个体的表现型为____20___,该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21______。
(2)表现型为黑颖和黄颖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2黑颖∶1黄颖∶1白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22____。
(3)为鉴定一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白颖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为黑颖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23_____种。
②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的亲本基因型有___24___三种。
③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尚不能确定的亲本基因型中,若F2中黑颖∶黄颖∶白颖比例为____25____,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⑥的名称:
①_______ _______; ③_______ _
④________ _____ _ ;⑤_______ _______;
(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 ____原则。
(3)在基因工程中,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切割DNA分子的“剪刀”是__________,将不同DNA分子片段连接起来的“针线”是_________。运输工具是__________,最常用的运输工具是_______ ___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将人的生长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过程如右图,请据图回答:

(1)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   
(2)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 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3)图中(3)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 处理,使之处于细胞,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容易进入受体细胞。
(4)检测大肠杆菌B是否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可采用的方法是 ,理由是
(5)如果把已经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基础知识填空:
(1)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在成分上的区别?
(2)血糖的来路、去路?
(3)解释胚芽鞘接受单侧光后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4)种群的特征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5)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影响森林动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
(8)PCR的名称?原理?条件?过程?

玉米的抗锈病和易感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对玉米(属于风媒花类型)实验田调查发现抗锈病品种所占比例为84%,该玉米品种留种,第二年种植后发现有性状分离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推测该实验田中的抗锈病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
(2) 科研人员第三年在原种圃内选择100~200株生长良好的抗锈病植株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的比例,如此重复连续多代可培育出优良的遗传性稳定的抗锈病玉米品种。
(3) 造成玉米减产的另一重要是其易受棉铃虫危害,损失很大,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向玉米中转入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晶体毒素蛋白基因,培育出了抗虫玉米。
①请列举至少两个原因说明Bt基因能在玉米细胞中成功表达的原因:
② 如果要将上述两种已分别纯化的玉米培育既抗锈病又抗虫的纯合玉米新品种(两对基因分别位与非同源染色体上),请选择亲本并写出杂交育种过程(抗锈病和易感锈病性状可用T、t表示;抗虫和非抗虫性状由B、b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