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国少年叫安德森,平时他显得笨拙、呆板,有些人看不起他,嘲笑他是个“傻小子”。可是,他有一个奇特的心理特征——每当父母带回一件新异物品时,他都会常时间地打量、摆弄,一弄就是大半天。父母从自己儿子的“呆头呆脑”的表象背后,看到了智慧的闪光,看到了专心致志地思索问题的智力优势。父母、老师鼓励他,他有了自尊和自信心,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25岁时,他就获得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27岁,他发现了正电子——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31岁,他成了诺贝尔奖金得主。
安得森的成功,对你有哪些启发?
材料: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
(1)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习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合理消费?
2014年11月11日,我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通过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动的亚太》,启动并全面、系统的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等,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请问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是怎样的?
关注祖国形象
(1)结合楼主和1楼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世界舞台上中国“大国”形象的理解?
(2)对2楼同学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指出:“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1)以上两段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观点?为什么要强调这一观点?
(2)对“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你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