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①、②、③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判断,该区域可能所属的构造地貌和所处区域分别是
地点 |
① |
② |
③ |
海拔(米) |
500 |
250 |
600 |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
421 |
3 |
412 |
A.向斜谷 东北地区 B.背斜谷 湘赣地区
C.向斜山 浙闽地区 D.背斜山 四川盆地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关于该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
B.②处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
C.该区域有凌汛出现 |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如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问题。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B.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
C.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D.N坡是向阳坡,S坡为迎风坡 |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气温T(T冬、T夏分别表示冬、夏季气温)应是( )
A.T夏<18℃ | B.T夏<20℃ |
C.T冬<10℃ | D.T冬<18℃ |
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问题。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 | 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 |
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 | D.图中①-⑥的变化 |
图中⑤处的天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C.温带草原 | D.温带荒漠 |
如图为某一河流及其河床AB处的剖面示意图。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9月23日正午(地方时)在A处观测到的太阳仰角为55°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据此回答问题。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55°30′N | B.55°30′S | C.34°30′N | D.34°30′S |
下列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段有凌汛现象 | B.此时该河流处于汛期 |
C.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流 | D.该河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 |
图为某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与图示地形特征较为符合的是( )
A.白头山天池 | B.珠穆朗玛峰 |
C.四川盆地 | D.云贵高原 |
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
A.火山喷发 | B.地震 | C.滑坡 | D.泥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