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km2 |
年降水量/mm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kg |
粮食总产量/kg |
1985 |
19 |
333 |
420 |
38 |
10 |
205 |
1.025亿 |
1995 |
10 |
478 |
350 |
42 |
35 |
135 |
0.975亿 |
上述材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C.气候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人口增长过快 |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加重 | B.水土流失加剧 |
C.大陆性气候减弱 | D.光照条件变差 |
如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流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
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
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 )
A.罐头厂 | B.啤酒厂 |
C.造纸厂 | D.养猪场 |
如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小题。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A.①箭头中 | B.②箭头中 |
C.③箭头中 | D.④箭头中 |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关系,这符合( )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公开性原则 |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小题。下列有关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资源开发 | B.F表示废弃物排放 |
C.H表示废弃物排放 | D.H表示产品消费 |
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
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
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
D.资源开采一定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①高经济增长 ②发展清洁生产 ③倡导循环经济 ④减少资源开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回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发展速度快 |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
C.资源消费量大 |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及闲置空间,从事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小题。该经济模式对当地农村的有利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
B.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
C.吸引城市游客,减轻环境压力 |
D.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 |
为发展农家乐旅游,下列规划不合理的是( )
A.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住宿条件 |
B.营造人造景点,丰富旅游资源 |
C.挖掘民风民俗,增加休闲情趣 |
D.建设农产超市,方便游客购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