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甲组噬菌体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乙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则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A.甲组的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
B.甲组的沉淀物中有较强的放射性 |
C.乙组的沉淀物中无放射性 |
D.乙组的上清液中有微弱的放射性 |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个数比是()
A.1∶1∶2∶4 | B.1∶1∶1∶2 | C.1∶1∶4∶4 | D.1∶1∶1∶1 |
下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可诱导()
A.染色体的复制 |
B.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 |
C.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
D.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
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甲、乙、丙 |
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上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②③④都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
B.粮![]() ![]() |
C.反应①②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
D.上述反应均在线粒体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