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成语千句文》中写道:“胡服骑射,高见远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屈子行吟,颠沛流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这些成语( )
A.记录西周的统治状况 |
B.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 |
C.反映战国时期的历史 |
D.反映先秦的政治风貌 |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全面完成 | 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贷款提供了大量资金②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
C.内部管理不善 |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民族工业的产生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A.开辟新航路 | B.开展工业革命 | C.改进交通工具 | D.殖民扩张与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