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是指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指德国民众。作者创作该漫画的意图是
| A.提醒民众德国有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危险 |
| B.否定普鲁士王朝战争对德国统一的作用 |
| C.赞同德国扩张军力发动对外战争 |
| D.主张德国民众应支持军队以维护国家统一 |
古代雅典,每年均依据公民大会表决通过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由此可知雅典公民
| A.消极行使民主权利 |
| B.努力维护社会公平 |
| C.可能滥用民主权力 |
| D.积极防止权力集中 |
沈葆桢上奏:“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计由福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1887年,清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可见,清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
| 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 |
| 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 |
| 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 |
| 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 |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写道:“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文中的“原始动力”应是指
| A.师夷长技的爱国情怀 |
| B.全盘西化的政治期望 |
| C.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
| D.各谋其利的阶级诉求 |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写道:“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在这里,他着重
| A.诠释了救亡与图存的关系 |
| B.强调了科学与民主的重要 |
| C.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
| D.表达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