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 )
A.加强中央集权 |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
C.皇帝宰相分权 | D.皇权日益强化 |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