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唯有一种法律,就其本性而言,必须要有全体一致的同意,因为政治的结合乃是全世界上最自愿的行为。”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十二铜表法》 | B.《权利法案》 |
C.《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D.《社会契约论》 |
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情况
A.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有关 |
B.体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
C.加速自然经济瓦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
D.反映出当时美国已独霸中国市场 |
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上述言论最早发表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 | B.国民革命失败后 |
C.抗日战争期间 | D.解放战争时期 |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 | B.《天演论》 |
C.《民报·发刊词》 | D.《敬告青年》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