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
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C.手工业纺织技术 |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 B.经常巡游天下 |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
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 |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 B.建筑功能齐全 |
C.皇权至上 | D.国家大一统 |
《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②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③宰相分管事务较多 ④宰相不被重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