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分
材料一:
第一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机会、结社等自由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第二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而成,独立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根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有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回答:
(1)材料一内容可能出自哪一部宪法?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宪法内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哪些政治局面?这些局面说明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刘少奇为什么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抗争的依据?从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出发,你有何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左宗棠认为“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安然。”为此,他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趁。”
材料二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新疆建省“绥边疆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左宗棠下令,在新疆“抚辑流亡,疏销积水,修葺城堡,并派各营分驻其间,以资照护;战争余暇,即令士卒持锄梨开渠引水,从事耕种,树艺谷桑,种植蔬菜,以充军饷。”在乌鲁木齐开设了书局,刊印书籍,“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
一一摘编自《左文襄公全集》《新疆图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左宗棠加强新疆建设的主要措施并评价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左宗棠怎样认识新疆的战略地位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
——百度百科
材料二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制衡。
2013年10月1日,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未能就政府预算达成一致,政府拿不到办公经费,部分部门只能哲时关门。其实,两党的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民主党则坚持预算是预算,医改是医改。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和《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规定:“任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支出预算案的支持方才有效”。自1976年美国国会预算程序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临时关门过18次,最少的1天,最多的达21天。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政府的五项治权要受国民的选举权、创制权、弹劾权和复决权制约。这种五项治权与四项政权完美结合的宪法才是理想的宪法。
孙中山还认为:“《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故余自六年至今,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宪者们设计的“有衡”政治制度的内容。简述孙中山对中国建立民主政府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拥护《临时约法》的原因。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看,你如何评价美国屡次关门事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7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实际上是分成两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时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也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许多知识分子著文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
当时张申府在《什么是新启蒙运动》一文中强调:凡是启蒙运动都必有三个特性。一是理性的主宰;二是思想的解放;三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普及。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因为这样子,所以凡是启蒙运动必然反迷信,反武断,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而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但在内容上,今日的启蒙运动与从前的一些启蒙运动,也显然有所不同。比如,就拿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来看,那时有两个颇似新颖的口号,是“打到孔家店”、“德赛二先生”。多年的打倒孔家店,也许孔子已经打倒了,但是孔家店的恶流却仍然保留着、漫延着。至于科学与民主,本都是客观的东西,而那时的文人滥调却把它人格化起来,称什么先生,真无当于道理。就今日而言,我认为对这两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新启蒙运动中张申府提出“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这一口号的原因。
(3)与五四前期相比,材料二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启蒙运动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