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含有15N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A.不出现在 T2噬菌体中 | B.仅发现于 T2噬菌体的 DNA 中 |
C.发现于 T2噬菌体的外壳和 DNA 中 | D.仅发现于 T2噬菌体的外壳中 |
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
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
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
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池塘里的一只青蛙 | B.青蛙的表皮细胞 |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 | D.一个池塘 |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
B.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下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同化固定的能量 |
体内贮存的能量 |
呼吸消耗的能量 |
|
甲 |
15.9 |
2.8 |
13.1 |
乙 |
870.7 |
369.4 |
501.3 |
丙 |
0.9 |
0.3 |
0.6 |
丁 |
141.0 |
61.9 |
79.1 |
戊 |
211.5 |
20.1 |
191.4 |
A.丁为肉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