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学界的热议。
学者甲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学者乙表示,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应怎样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材料一:下表是我国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表,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有专家指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该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的起草过程经历了260个日日夜夜,习近平总书记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包括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建议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增加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等内容。
据统计,起草过程中,建议稿实际征求意见3176人,收到意见和建议共2588条,其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92条。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建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建议》反映了人民意愿和社会期盼,是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近日,国务院开始根据《建议》编制“十三五”规划,而后提交2016年3月份的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并由国务院等具体实施。
坚持创新发展,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理念。建议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1)大政方针的出台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是由“洞经音乐”、“皇金音乐”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三江并流”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孕育了纳西古乐,使纳西古乐虽经漫长岁月的流变,仍然保持其音乐的原生形态,留存至今,堪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目前,纳西古乐与其他古老民族的传统音乐一样,面临现代音乐形态的冲击和自身后继乏人的困境,如何保持纳西古乐长盛不衰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纳西古乐被视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纳西古乐留存至今的原因。
(3)请为保持纳西古乐长盛不衰提几条合理建议。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竞技中,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
材料一: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2014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内(其中广州南沙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10平方公里),暂时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201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李心向两会提交《关于大力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建议》。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材料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我国2013年制造业研发强度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0.88%和1.75%,而美国已达4%和16.9%。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70%,我国此两项数据都不到50%。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政治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制造强国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振兴制造业的理由。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将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集中在全和快;直至本次会议绘制出新的路线图,为“法治中国”作顶层设计,提出一个目标.5个体系.六大任务。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选择“依法治国”作为突破口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探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历程体现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谈谈我国如何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