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三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下列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
B.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
C.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
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
B.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也有贬谪、放逐之意。如迁谪、迁客、“左迁”,就是贬官。 |
C.诏,指上级给下级下的文书或命令。 |
D.契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曾建立北方重要封建政权“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
D.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
根据《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列各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B.秦伯说,与郑人盟 |
C.河曲智叟亡以应 | D.失其所与,不知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晋军函陵2敢以烦执事3以乱易整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1军队2对对方的敬称3改变4替 |
B.1驻军2执掌事务3交换4被 |
C.1驻军2对对方的敬称3替代4给予 |
D.1军队2管理事务3交换4是 |
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 | B.同舟共济 | C.假公济私 | D.无济无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僚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早失怙恃怙恃:指父母 | B.轼狂狷寡虑狂狷:狂妄急躁 |
C.轼感荷恩贷恩贷:恩情 | D.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无任:不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苏轼“赋性愚直”及皇帝对他“圣德广大”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苏轼因性格所使,仰仗着皇帝对他的宽容恩宠,对自己不好的性格不收敛不警惕。 |
B.因为苏轼的诗文中有不恭顺的内容,所以在他的这些诗文传播开后,受到了惩罚。 |
C.苏轼在被捕前让人对苏辙说,自己在朝中很是孤单,自己原来亲近的人因为怕受到牵连不会为自己讲情,希望苏辙能念及手足向皇帝为自己讲情。 |
D.苏辙举缇萦卖身赎文的典故,想说明自己要以自己的官职来为苏轼赎罪。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
译文:
(2)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
译文:
(3)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
译文:
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 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
C.则与(之)斗卮酒 | 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
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
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 | 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 |
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 | 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俶傥,放宕吴中。行山间,有双鲤戏溪水上,伫观之。傍一老父顾曰:“此龙也,行且斗,君宜亟去。”去百步许,雷大震而雨,岸圮木拔。又出大云,仓卒遇风暴怒,二十七艘同时溺,独弼舟得济,人以是异之。一见丁谓,谓妻以宗女,因从学兵法,能持论纵横。庆历中,杨畋讨湖南贼,弼上谒,畋授之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阳朔主簿。
侬智高犯南海,畋为安抚使,辟参军谋。使下英江会诸将议击,未至,智高解去。弼舍舟,从其徒数十人,间关步出赴畋。次临贺,大将蒋偕适战死,余众畏亡将被诛,多降贼。弼数与之遇,亟矫畋命揭榜道上,谕使归,许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调阳朔令。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①之苦,它郡县悉效之。摄兴安令。移书说桂守萧固浚灵渠以通漕,不听;至李师中,卒浚之。师征安南,馈饷于是乎出,大为民利。
知邕州。邕地卑下,水易集,夏大雨弥月,弼登城以望,三边皆漫为陂泽,亟窒②垠江三门,谕兵民即高避害。俄而水大至,弼身先版歃,召僚吏赋役,为土囊千余置道上,水果从窦入,随塞之。城虽不坏,而人皆乏食,则为发廪以振于内,方舟以馌③于外,水不及女墙者三板,旬有五日乃退,公私一无所失亡。自横、浔以东数州皆没。
郭逵南征,转弼康州团练使,复知邕州。民再罹祸乱,散匿山谷,弼率百骑深入左江峒,民知其至,扶老携幼以归。逵帅官军临富良江,使弼殿。交人纳款,逵欲班师,恐为所袭。乃以计夜起,军不整,骑步相蹈藉乱行。贼隔江阴伺觇,知弼殿,弗敢追。弼申令帐下毋动,迟明,结队徐行,逵赖以善还。留知顺州。加东上阁门使,未拜而卒。诏录其家五人。
弼能为诗,好士乐施,所得俸禄,悉以与人,家至贫不恤也。既死,妻在乡里,僦屋以居。
【注】 ①暍:中暑。②窒:堵塞。③馌:送食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弼上谒,畋授之兵使往袭谒:拜谒,拜访 |
B.次临贺,大将蒋偕适战死次:驻扎 |
C.民再罹祸乱,散匿山谷罹:遭遇 |
D.逵帅官军临富良江,使弼殿殿:殿下,尊称 |
下列句子表现陶弼“文武双全”的一组是()
A.课民植木官道旁畋授之兵使往袭,大破之 |
B.使下英江会诸将议击为土囊千余置道上 |
C.师征安南,馈饷于是乎出至李师中,卒浚之 |
D.因从学兵法,能主持论纵横所得俸禄,悉以与人 |
下列对文段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弼年轻时在吴中游历,多次遇险,又多次幸免于难,说明他的机敏。后来遇上丁谓,它才得以学兵法,讨贼立功,做上阳朔主簿。 |
B.陶弼受杨畋之命,准备领兵前往会合诸将合击侬智高。但还没有到达,侬智高就领兵仓皇退去。陶弼在途中遇上了许多侬智高的散兵,陶弼就假托杨畋的命令,张榜于道路两旁,答应不处死他们,于是收得了一千多投降的散兵。 |
C.陶弼作为一方父母官,很能为百姓着想。他让百姓在大路两旁种植树木,以解百姓受烈日暴晒之苦;他建议上级疏浚灵渠,使百姓生活大为便利;他身先士卒,领导军民抗洪救灾,使邕州遭受洪灾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
D.陶弼跟随郭逵征战富良江,得胜班师时,由于组织不善,军队非常混乱。全仗陶弼临危不乱,妥善组织,郭逵才能平安回来。陶弼非常乐善好施,所得的俸禄,都拿来分人,而自己家里却很贫困。他死后,他的妻子还要租房子来住。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之苦,它郡县悉效之。
②城虽不坏,而人皆乏食,则为发廪以振于内,方舟以馌于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袁聿修传(节选)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净寡欲,与物无竞竞:争。 |
B.其见知如此 见:见识。 |
C.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遗:赠送。 |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间:嫌隙,不满。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 B.①②③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译文:
(2)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译文:
(3)因击沛公于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