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也。光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略综书记,微有词藻,常慕立功名,不拘小节。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①为事,光独跅弛②,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光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
大业中,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光将诣行在所,宾客送至灞上者百余骑。光酬酒而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及从帝攻辽东,以冲梯③击城,竿长十五丈,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贼竞击之而坠,未及于地,适遇竿有垂絙,光接而复上。帝望见,壮异之,驰召与语,大悦,即日拜朝请大夫,赐宝刀良马,恒致左右,亲雇渐密。未几,以为折冲郎将,赏遇优重。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
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怀竭节。及江都之难,浅构义勇,将为帝复仇。先是,帝宠昵官奴,名为给使,宇文化及以光骁勇,方任之,令其总统,营于禁内。时孟才、钱杰等阴图化及,因谓光曰:“我等荷国厚恩,不能死难以卫社稷,斯则古人之所耻也。今又俯首事仇,受其驱率,有靦面目,何用生为?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公义士也,肯从我乎?”光泣下沾衿,曰:“是所望于将军也。仆领给使数百人,并荷先帝恩遇,今在化及内营。以此复仇,如鹰鹯之逐鸟雀。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愿将军勉之。”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光语泄,陈谦告其事。化及大惧曰:“此麦铁杖子也,及沈光者,并勇决不可当,须避其锋。”是夜即与腹心走出营外,留人告司马德戡等,遣领兵马,逮捕孟才。光闻营内喧声,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值舍人元敏,数而斩之。遇德戡兵入,四面围合。光大呼溃围,给使齐奋,斩首数十级,贼皆披靡。德戡辄复遣骑,持弓弩,翼而射之。光身无介胄,遂为所害。麾下数百人皆斗而死,一无降者。时年二十八。壮士闻之,莫不为之陨涕。 (选自《隋书 沈光传》)
【注】①佣书:代写书信。  ②跅弛(tuòchí):放荡,不受约束。③冲梯:冲锋的梯子。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适遇绳,非人力所及绝,断。
B.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焉预,参加。
C.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仇恨。
D.愿将军之勉,努力。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沈光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
①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
②未几,以为折冲郎将,赏遇优重。
③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
④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
⑤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
⑥光大呼溃围,给使齐奋,斩首数十级,贼皆披靡。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光小时候骁勇敏捷,不拘小节,虽然家里贫穷,但是人们大多赠送他东西,因而能够奉养父母,常常得到美好的食物和华丽的衣服。
B.隋炀帝很欣赏沈光的骁勇敏捷,常常推给他食物解开衣服温暖他,同辈人没有敢跟他相比的。
C.沈光自认为受国恩深重,常常思念报效国家,竭尽智慧和力量,当孟才等人暗中图谋除掉宇文化及时,他慨然应允。
D.沈光在二十八岁时就英勇战死,他手下的几百人也没有投降的,当时的壮士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流眼泪的。

文言文翻译,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
(2)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二十四诗品①小序
清•杨廷芝
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
予总观统论,默会深思,窃以为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有不可以迹象求者,则曰冲淡。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曰纤,不沉著,不高古,则虽冲淡纤,犹非妙品。出之典雅,加以洗炼,劲健不过乎质,绮丽不过乎文,无往不归于自然。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豪放无边,则空天而廓宇。品亦妙矣,品妙而斯为极品。
夫品固出于性情,而妙尤发于精神,缜密则宜重宜严,疏野则亦松亦活,清奇而不至于凝滞,委曲而不容以径直,要之无非实境也。境值天下之变,不妨极于悲慨,境处天下之赜 ,亦有以拟诸形容。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飘则高下何定,逸则闲散自如。旷观天地之宽,达识古今之变;无美不臻,而复以流动终焉。品斯妙极,品斯神化矣。
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品之伦次定,品之节序全,有品,亦于言而可以知其志。诗之不可以无品也如是夫!
【注】①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论家、诗人司空图,字表圣(837—908)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②赜:深奥,奥妙。
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日纤——诗的品格若是以“纤 ”为特色,则诗中描写的景象和色彩就非常突出。
B.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如果“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那么诗歌之品就属“含蓄”,其妙处在于不著一字,尽得古今风流。
C.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只有超越前人,不受前人的束缚,才能使诗的品格到达超然肆意又让后人难以企及的佳境。
D.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能够品味这二十四品,则仿佛可以获得与天地一样长久的精神了。

根据“小序”所言,下面对唐诗之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自然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清奇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冲淡
D.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绮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财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攻,己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领:兼任
B.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劝:劝勉
C.兼相闻病,必益无备相:相互
D.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禽:通“擒”
7、下列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B.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山寇惯匪,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
C.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认为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才告他的状。陆逊不但没有对淳于式怀恨在心,而且还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
D.在接替吕蒙的人选问题上,吕蒙认为:从陆逊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
8.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译文:
(2)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译文:
(3)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吴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车,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购昊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让日:“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日:“帝趣侯信也!”上日:“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日:“彼背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日:“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载,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日:“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日:“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日:“引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日:“吾不用也。”召诣廷尉。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走:逃跑
B.汉购吴王千金  购:悬赏以求
C.陛下侯之    侯:侯爵
D.庸知其盗买县官器 盗:用不正当手段谋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吴楚既饿,乃引而去。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B.①吴王濞弃其车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怨而上变告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②因谗之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亚夫用兵有方。抗击吴楚叛军时,他避其锐气,断其粮道,在其饥饿撤退之际以精兵追击,结果大胜刘濞的军队。
B.周亚夫因平叛有功,迁为丞相,很得景帝重视;但好景不长,又因在太子废立和王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左,被景帝疏远。
C.景帝赐周亚夫大块的肉,却不给他筷子;又说周亚夫不配做自己的大臣。这些足见他对周亚夫已经极度不满。
D.洪迈认为周亚夫是有功的大臣,对他无罪而死,深感悲痛。认为这是景帝怨恨周亚夫违忤已意,加罪陷害而造成的悲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①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②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波纹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②慁(hùn 混):打扰,烦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A.秦王屏左右屏:遮蔽 B.被发而为狂被:披
C.是以杜口裹足杜:闭 D.下惑奸臣之态惑:受迷惑
3.下面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来到秦国初会秦王时,他先是唯唯再三,欲言故止,见秦王求教心切,态度诚恳,这才婉言作答。
B.范雎有意把眼前的秦昭王与古代的圣贤相联系,既满足了秦昭王的虚荣心,又激励他礼贤下士。范雎还以吕尚自况:把自己置于贤相的位置
C.范雎说秦王时,将自己定位在维护秦王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引古论今,援他况己,旁及侧击,渐渐触及要害
D.范雎采取纵横家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架势,揭示出秦国现实政治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但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尽言,而留待秦王自己去深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
译:
(2)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沈瑀字伯瑜,吴兴武康人也。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
狱。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齐尚书左丞殷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日:“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司徒竞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乃令瑀专知州狱事。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帝益善之。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子丁半之。人成欢悦,顷之成林。随陈伯之军至江州。会粱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日:“余子在都。”瑀日“不然人情匈匈①,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伯之遂降。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帝以为能。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姓甚患之。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日;“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④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天监八年,因入谘事,辞又激厉。颖达作色日:“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谓人日:“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是日于路为人所杀,多以颖达害焉。子续累讼之。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匈匈:形容喧闹或纷乱的样子。②屦:ju,鞋。③蹉(cu0)跌:失足跌倒。④屈:通“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益善之善:友善,交好。
B.以母忧去职忧:此指母亲的丧事。
C.以法绳之绳:约束。
D.事不穷竟穷:穷究,追究到底。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沈瑀“才干”和“屈强”的一组是

A.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瑀说伯之迎武帝。
B.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
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
C.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
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
D.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

因人谘事,辞又激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瑀之父在建平王景素谋反前虽然已经离开了,但在景素事败后仍受牵连被定罪拘囚。沈瑀到官署为父申诉,使之得以免罪,并因此“知名”。
B.沈瑀“送人丁”既快又无人怨恨,“筑赤山塘”节省费用数十万,“催督运输”使军国获益,这些都表现出他卓越的才干。
C.沈瑀做建德令时,施惠于民,教人种桑柿梨栗,使“人咸欢悦”;做余姚令时,为解百姓之患,抑制豪强,让其老少服役,使“权右屏迹”。
D.沈瑀性格倔强,在做萧颖达长史时,常常与颖达抵触,以致颖达怀恨在心,在一次商议事情时“作色”,并暗中派人在沈瑀回家的路上杀害了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