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采石矶① [清]张之洞
艰难温峤②东征地,慷慨虞公③北拒时。
衣带一江今涸尽,祠堂诸将竟何之。
众宾同洒神州泪,尊酒重哦夜泊诗④。
霜鬓当风忘却冷,危栏烟柳夕阳迟。
【注】①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由南京回到武汉任湖广总督,这首诗是他归舟经采石矶时所作。②温峤:东晋名将,曾率领水军平定张峻起义。③虞公:南宋大臣虞允文曾率军和完颜亮大战。④夜泊诗:东晋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听到袁宏在邻舟吟诗,对他大加赞赏。
这首诗不似一般的登临之作,诗人不再是登临览胜,逸兴横飞,而是抒发了自己无限的感慨,你能说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感慨吗?
这首诗的结尾有何特色?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些诗词,完成下面问题。
粤秀峰晚望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广州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在诗人的笔下,青山、明月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
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安置卧具。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①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②。
【注】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颔联和颈联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诗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