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回答后面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一别心知两地秋”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首诗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渡汶河①
(明)谢肇淛
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
夹岸人家寒未起,孤舟已过汶河西②。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游宦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小诗。
②汶河:今名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北,流向西南,经汶上县入运河。请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了渡河?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①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扁②。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释]①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亡,举兵衡山抗清,兵败赴广东肇庆入桂王政权。桂林破后,退归中居石船山下,著述以终。②“声缓缓,滴泠泠”:漏壶滴水声。扁:闭上,合上。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柳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柳”是传统意象之一。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分别分析。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